文章03-鴻光煉餌基礎
【鴻光海釣煉餌基礎】
*文章所提及之釣法、釣餌、技巧均以鴻光煉餌為基準*
全以純海鮮及天然穀物製造,無防腐劑/香精/色素/激素,對海洋絕無污染。 設計針對海魚食性,以鱲科及巨物為主。
天然味道的釣餌及有細魚狂咬的訊息,最是有效令魚群追蹤釣餌位置及聚集。 煉丸本身已有足夠味道,疊加後味道已足夠引魚,並不需特別配合誘餌粉使用。
煉餌丸選擇:分季節及針對魚種食性設計
﹝春末至秋末﹞用彪丸/烽丸,質體較韌可頂細魚,針對牛屎/紅鮋/斑等
﹝秋末至春末﹞用狼丸/鱗丸,質體軟韌擴散力較強,針對黑沙/黃腳/赤鯛/細鱗等
﹝遠投/巨物﹞用-雷丸,質體超韌泥膠狀,適合深水/超大流/遠投用
﹝泥鯭/金鼓﹞用-大丸,質體柔韌泥膠狀
﹝ 烏頭 ﹞用-煌丸,質體柔韌泥膠狀
﹝ 四季 ﹞用-雪丸,質體中性泥膠狀,未搓質較散可開位誘魚,搓後再作釣
﹝ 釣魚池 ﹞用-爆丸,質體柔軟泥膠狀,擴散力強,練習丸用法/魚食性/控魚
![](https://www.hkcbait.com.hk/shop/image/catalog/d_blog_module/pic/42x65-balla.jpg)
使用:
開封後,煉丸在真空袋內極大力搓壓(令材質更結實) ,直至開始軟化及油潤感, 再壓成柱狀/條形後搓粒附鈎使用,一般搓手指頭Size 3-5g粒,根據魚種及釣法改變餌體積及重量,直接取代負鉛,製造更高仿動自然度,以全飄釣最為推薦。
〔多帶餌的重要性(茶包效應)〕 煉丸到水底後,向斜上慢提竿離底約1米,讓煉丸自然飄落慢沉回水底,每次下沉時會顯出自然資態,加大味道於水底擴散(如茶包出味),並能確認煉丸存在及掛底與否,少細魚2-3 mins帶1次,多則5mins帶1次,循環此動作。
〔建議使用(重要) 鴻光搓餌法 / 鴻光拉鈎法〕嘗試不同煉丸形狀(波/落葉/不規則),有不同形態的乘流力、沉速及引魚性。
![](https://www.hkcbait.com.hk/shop/image/catalog/Product/Package/2023/bait size.png)
〔鴻光搓餌法〕
餌未搓:狀態較散,擴散力強,極小細魚仔、流水較慢時用
餌搓後(極用力):狀態結實,重量集中,沉速快,細魚仔多、流水較大時用
〔鴻光拉鈎法〕
有別於坊間拮魚蛋易散方式,本法附鈎更結實更遠投,餌由鈎背鈎門承托,整體重量集中於鈎底,鈎尖微朝上,容易打中魚嘴,餌不易脫鈎,耐咬耐浸。
〔鴻光煉丸形狀及下潛狀態〕
波形:(常用)
重量集中,水阻較低,沉速快易到水底,可頂細魚攻擊,流水較大時用
不規則形: 水流較慢時用,增加水阻及乘流力,沉速較慢,晃餌時會不規則地自然下潛, 誘魚效果比波形高
片形(落葉形): 針對無水流或目標點需滑飄用,面積大而簿,懸浮時間越長,滑距越遠,尤以針對躲在籠底或中層浮游魚,可增其視認性並降低戒心
〔鴻光搓餌+拉鈎+煉丸不同形狀下潛狀態〕↓用好煉丸之基礎重要影片↓
〔負鉛重對魚訊影響〕
筏釣:
筏竿竿先用來表現魚在水底下就餌與否的工具。
如竿先標示的鉛負荷為3B(0.95g),代表竿先於附重為0.95g左右時便會壓死竿先,會引至不能正常傳遞魚訊,竿先壓盡,魚就餌時會有頂口現象,如大流或深場需加咬鉛,請逐步遞增,切忌一加即極限,並且盡量貼近鈎位加鉛,可減低頂口現象。
如用鴻光煉餌,不建議加鉛負重,因煉餌材質本身已有一定自重,可更容易衝破多細魚聚集的泳層,輕易下沉到水底,減少甚至不用負鉛重,可為全飄釣提供基礎。
磯釣:
建議使用長標尾有自重非自立標,有遠投力,亦可增加煉丸視認性,因煉丸脫落後會變斜,標目數可輕易觀察魚的就餌及餌的解體狀態等。
未開封保存:25℃室溫存放,勿放冰箱;開封後 4℃ - 8℃ 存放1個月
開封後保存: 排出袋內空氣及收入拉鏈袋內,3天內再用放室溫,超過3天放雪櫃及使用前必須全解凍才開封使用
There are no posts to list in this categor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