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07- 選擇釣位

【選擇釣位】


*文章所提及之釣法、釣餌、技巧均以鴻光煉餌為基準*


A. 潮漲/退

水漲-魚好大機會游入岸邊覓食,水退才回到較深水石口停留休息及覓食。如果漁排夠大,水漲時選一些內灣位、淺水位,因為內灣位食物會較多,流速通常較慢,容易聚集深水入淺水區覓食的魚類,水退時則選深水位,適時轉換位置(不要過份頻密),收獲會較佳。


B. 流速

流速大,大形底棲魚未必肯消耗體力游動,而且多躲在石縫或避流位避流,此時魚較選擇等待食物流近嘴邊;流速慢,魚會跟隨釣餌味道游來覓食。在內灣的漁排流速不會特別快,用餌上以味道擴散快引魚游近覓食為佳,反之流大的橋墩底及岸邊則用較結實餌可跟流走為佳。於流慢位作釣時,不建議使用具化學成分的誘餌粉(有防腐劑/香精/激素等),因會做成不自然濁化及會聚集過量多細魚而引至大魚不埋釣點(魚懂分辨化學及天然味道)。


C. 天然水清/水濁

水清:水內能見度高,容易見到魚群,魚群亦會見到你,應找些遮陽的位置釣,亦要把餌控得非常自然,令魚降低戒心。請不要刻意把水弄濁,如粉狀煙霧彈般,人都會嚇走,何況魚!

水濁:輕微天然水濁或落雨後的水濁,魚兒戒心降低,尤其斑類/紅鮋等會活躍地覓食,可用較濃味釣餌去應對混雜的水濁。但遇到黃泥及泥根水時,最好不要釣水乾流及等一個生流過後才再作釣。


〔漁排釣位〕

香港水域一般以沙泥底/碎石底為主。

在內灣海中心建設的養殖漁排,多選址在靜流的內灣位,並由多條木樁/浮箱/纜繩組成,以避開打風時的破壞及過大的流水沖毀設備。因水流不大,能為大多數魚類提供天然屏障,而種於海床的樁柱則形成暗礁群,為巡回路過及土生土長的魚類提供了一個孕育場及安樂窩。


釣前先選一些纜繩位或養魚籠邊位放餌試試細魚咬況,因餵食籠/麵包籠或會有殘渣流出,有機會把魚兒聚於籠側或籠下,如細魚夠活躍有咬況,代表這個位置值得守下去,因細魚咬食煉丸時散開的味道及訊息(開餐)會吸引大魚過來覓食,如等待1hr都沒有或只得極輕微小魚訊便建議轉位。


大家有沒有發現,有時釣開的排口不見了,隔段時間又出現,有幾個因素:


1. 打風後:可能打風時把排口沖走或被海泥覆蓋

2. 水漲水退:魚排升半米或降半米,再受風向水流影響,整個漁排便會飄移,預設釣位亦橫移,需跟流再找標點

3. 過份用誘餌粉出現的浮泥現象,都有可能將整個排口覆蓋

4. 水暖或水過肥會令水底下大量水草生長


請緊記,使用天然味道的煉釣餌及有細魚狂咬的訊息,最是有效令魚群追蹤釣餌位置、聚集,以及確定附近排口或標點,先有細魚才引大魚。細魚咬況好的地方必然多水中障礙物及易掛底,引來覓食的魚體型也較大且一群群的,如斷了魚請盡快再落餌決鬥!


〔磯釣位〕

首先安全第一,請齊備安全裝備如救生衣/釘鞋等,然後選一些多出水石的位置釣會較易聚魚,因香港水域大多以沙泥底為主,就算使用大量誘餌都不易聚魚。 留意流向,打誘餌時打於流頭待餌粉覆蓋目標釣點,使魚更易追蹤釣餌。


釣漲潮選有退路的釣位,可用較低浮力的浮子去降低不自然及頂口感,一中魚必須盡快把魚揪離底,盡量不要斷魚,否則會把辛苦聚來的魚給沖散。


釣落流選較水深的釣場,建議選一些凸崖位,此種位置水流較生及流速快,水退時很小會出現過份濁水,但較難聚魚,比較適合用全主動的沉式或放流釣法。


There are no posts to list in this categor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