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10- 筏釣控煉丸、魚訊、揪竿
【筏釣控煉丸、魚訊、揪竿】
*文章所提及之釣法、釣餌、技巧均以鴻光煉餌為基準*
首先把搓好的煉丸,搣一粒姆指頭大size,用我們的拉鈎法上鈎,開杯放線到線全鬆之後把釣線收緊至竿先拉緊,如魚排筏釣,留意魚排升降,調至魚排降時竿先還有一定拉緊便可,如拉太緊餌可能已離底。而魚排升起時餌同時升離底,由魚排協助晃餌動作,當然釣手多做一點帶餌更好,魚排深度亦會直接受潮汐影響。
多帶餌的重要性(茶包原理)
煉丸到水底後,向斜上慢提竿離底約1米,讓煉丸自然飄落慢沉回水底,每次下沉時會顯出自然資態,加大味道於水底擴散(如茶包出味),並能確認煉丸存在及掛底與否,少細魚2-3 mins帶1次,多則5mins帶1次,循環此動作。
主線建議使用2.5 - 3號8編以上PE線(不會上氣及沒有擴張性,魚訊清析直接),拉力約25 - 30磅,號數越大編數越高,線身越圓越不傷導線環。很多人以為碳主線不傷導線環,其實在高速出線或控竿角度不正常時都會使非SIC導線環起坑及斷裂,而且碳線有微彈性,容易上氣引至出線不順及魚訊傳遞慢。
腳線建議配3 - 8號碳腳,拉力約12 - 32磅,配合強拉力主線,可對付魚種更為廣闊,減少一中即斷等問題。
〔粗腳線魚不吃餌?〕
這關乎魚的視覺及釣餌的操控角度,用上最輕的釣組,令釣餌不被壓死於水底。 將煉丸形狀設定為現場最合適的乘流形狀(用煉丸最要懂變通),盡量不附鉛(除非太大流),每拉直釣線及餌時靜候一陣再放線帶餌增加味道擴散,使餌能乘流再向前引魚及尋魚。
所謂釣線隱形45度,與魚的視覺有關,例如鱲魚多向下咬食,雜魚(紅鮋、班類等)多平線或向上食餌,在控餌時盡量保持適當角度隱藏釣線,當魚看不到釣線,戒心便會大大降低來吸食,如釣鱲於帶餌時煉丸必須沉回水底。正如海釣魚池,於日光時被圈養的魚都存在強烈戒心,你見到佢佢見到你,魚不易吃餌,大家便要想想怎樣利用適當的釣餌及技巧令魚的戒心大幅降低!
〔鯛魚有效判斷視野角度〕
黑色虛線為魚眼上下垂直視角,魚身水平魚眼向上最闊為60度,向下為-40度;紅色則為黑色虛線的極限上下垂直視角,當黑色虛線最大闊度為向下-20度時,極限視角可達28度,如有物件進入此28度區域,魚便會提高警戒。
風大、逆風操控方式:
筏釣第一時間當然轉避風位,但如無得轉,筏竿架幫到你! 筏竿架是把竿盡量調節斜度至竿先可接獨水面或竿先指入水裏,可以把風做成的震盪影響減至最低,不影響竿先靈敏度,但要留意要放長一點虛線,因海浪會使魚排的上升及下降的幅度加大,如釣線過緊會引至釣餌不自然。
〔筏竿竿先分辨魚訊〕
細魚仔訊即泥鯭、梭羅、釘公等,竿先會不斷像打冷震打電報般小幅度顯示,體形較大的魚訊會沉穩好多,竿先向下點頭幅度變大,如魚要搶食時可能已經直接拉竿,但如魚戒心重,遇這魚訊便需握竿準備,因魚可能開始更大力去試餌,請盡量控餌至無頂口,若竿先未到更大力向下沈,請先忍忍不要揪竿,因未走線很容易出現揪空,準備適量放線,待出現一下大大力的向下壓時便可揪竿。揪竿中魚後盡快把魚揪離海底,以免沖散聚過來吃餌的魚群。
牛屎 (南洋黑鯛):
食煉丸沉實,中了向下衝
黑沙 (黑棘鯛):
食煉丸較牛屎輕口,試餌比牛屎短,中了斜向左右片
黃腳 (黃鰭棘鯛 ):
試餌初期像小魚般輕,有小向外或向穴拉的傾向,中了斜向左右片及向下插石
黃立鯧 (布氏鯧鰺):
試餌動作快,中了以側身旋轉方式逃走,收得太急太大力會容易爆嘴
紅鮋 (紫紅笛鯛):
個性兇悍,喜歡突襲,建議用粗腳線作釣,煉丸離水底高一點,多做帶餌讓餌自然飄落。如紅鮋在附近,細魚仔幾乎全靜止,竿先會突然重力上下跳動,頻率越來越快,然後像搶手袋般搶餌,再高速向外海直衝,衝壓有勁不易回頭,請用盡竿的回彈力消其爆炸力,不要給牠有時間加速,因紅鮋的牙齒及鰓蓋非常鋒利,極易把線切斷,如若切斷,請快速下餌再釣,待翻口食餌
斑類 :
幾乎不試餌,食餌非常穩定甚至不動,有時食定到入扣,中了像拉重力石,要用盡全力拉離底,否則易入石
↓更多鴻光影片↓﹝控丸/不同魚訊食餌/上魚,按圖進入﹞
There are no posts to list in this category.